English

研究团队

癌症早诊早治大数据研究中心


癌症早诊早治大数据研究中心

研究方向:

1.肿瘤流行病学:

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,探索恶性肿瘤的病因,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加以评价,最终达到降低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。

2.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研究:

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(心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)危险因素的累积效应和关键/敏感期识别、因果路径、组学标记物和预测模型研究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省部级课题4项。发表SCI论文60余篇(中科院JCR-1区论文10篇)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(2篇)、Hypertension(5篇)、Diabetologia、Diabetes,obesity&metabolism、Atherosclerosis、JAHA(2篇)、J Proteome Res(单篇被引100余次)、Metabolomics等,相关研究学术引用1200余次(H指数=20,i10指数=30)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。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(2017;120(10):1614-1621)和Hypertension(2017;69(4):691-696)的论文,同期编辑部配发评论文章。发表在Hypertension(2018;72(1):93-101)的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研究入选杂志高影响力论文。

团队成员:

课题组固定PI:张涛教授

张涛,男,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山东大学生物统计学系副主任,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。2012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,2015年1月~2017年6月于美国杜兰大学(Tulane University)流行病学系任Biostatistician。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、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分会IBS-CHINA副秘书长、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统计学教育委员会委员、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。研究方向为复杂疾病代谢组学的系统流行病学设计与统计方法研究、健康/疾病风险评估与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理论方法研究,主要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(心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)危险因素的累积效应和关键/敏感期识别、因果路径、组学标记物和预测模型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省部级课题4项。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,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3篇(1区论文10篇)发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、Hypertension、Diabetologia、Diabetes,obesity&metabolism、Atherosclerosis、JAHA、J Proteome Res、Metabolomics等专业杂志,相关研究被引用1200余次。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。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3部。

课题组流动PI:王家林研究员

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,山东省肿瘤防治办公室,主任,研究员。近年来,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《基于代谢组学标记识别的高发区人群食管癌筛检模型研究》;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3项,分别为《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评价研究》、《人群食管癌代谢组学标记识别早期筛检模型构建》、《基于纵向队列设计的食管癌代谢组学及代谢物因果推断研究》;承担美国中华医学会横向课题《癌症筛查、发病、治疗模式及差异研究》;作为第二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。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,其中SCI收录3篇,累计影响因子9.3。作为参与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2项,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成果奖。2017年,以第一发明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7项。

马恒敏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,教育预防部,助理研究员

张楠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,教育预防部,助理研究员,主要从事癌症防控政策和癌症早诊早治研究

孙雅文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,教育预防部,在读博士

范冰冰 2020级博士

魏梦珂 2018级硕士

李霞 2018级硕士

吕嘉丽 2018级硕士

杨佳 2018级硕士

李春霞 2019级硕士

高超男 2019级硕士

文浩 2019级硕士

上一条:药物大数据研究中心

下一条:数字健康中国研究中心